处处空篱落,江村不忍看。
无人花色惨,多雨鸟声寒。
黄霸初临郡,陶潜未罢官。
乘春务征伐,谁肯问凋残。
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。唐代。李嘉祐。 处处空篱落,江村不忍看。无人花色惨,多雨鸟声寒。黄霸初临郡,陶潜未罢官。乘春务征伐,谁肯问凋残。
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,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,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。
因为少有人迹,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;频繁的春雨,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。
上官才刚刚上任,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。
今年春天,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,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、江村的残破?
春务:春季的农事。
当去年夏天,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,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,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,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,席卷过江阴大地,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,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,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,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,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,被征兵的征兵,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,只能坚守江阴,等待时局的稳定。
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,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。上元二年春,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,回来的路上,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,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,一句“谁肯问凋残”,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,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。
首联“处处空篱落,江村不忍看”,前句是直接看到的,后句说不忍看,却偏还要看,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,直击人心。
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,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。前句是视觉的感受,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,但在诗人看来,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,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。后句是听觉的感受,虽然写的是声音,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,一个寒字,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。
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,诗人意图收拾残局,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。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,因为当年春天,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。
此后,江南到大历年间,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,《旧唐书》卷185下《萧定传》载:“大历中,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,唯定(润州刺史萧定)与常州刺史萧复、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。其勤农桑,均赋税,逋亡归复,户口增加,定又冠焉。”
李嘉祐,字从一,生卒年俱不可考,赵州(今河北省赵县)人。天宝七年(748)进士,授秘书正字。 ...
李嘉祐。 李嘉祐,字从一,生卒年俱不可考,赵州(今河北省赵县)人。天宝七年(748)进士,授秘书正字。
五日同使君谒子贡祠对酌 其一。明代。温纯。 旧宰祠堂背郭横,肩随旅拜向檐楹。千年墙室窥瞻好,五日椒兰感慨生。拂坐薰风思解愠,盈卮蒲酒对澄清。执鞭岂为文章业,所至长留奕奕名。
送胡公疏之金陵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绿蒲作帆一百尺,波浪疾飞轻鸟翮。瓜步山傍夜泊人,石头城边旧游客。月如冰轮出海来,江波千里无物隔。自古有恨洗不尽,于今万事何由白。依稀可记鲍家诗,寂寞休寻江令宅。杨花正飞鮆鱼多,食脍举酒谢河伯。但令甘肥日饱腹,谁用麒麟刻青石。去舸已快风亦便,宁同步兵哭车轭。
记悔。宋代。陆游。 我悔不学农,力耕泥水中,二月始穑事,十月毕农功。我悔不学医,早读黄帝书,名方手自缉,上药如山储。不然去从戎,白首捍塞壖。最下作巫祝,为国祈丰年。犹胜业文辞,志在斗升禄。一朝陪众隽,所望亦已足。岂知赋命薄,平地成怨仇。生为马伏枥,死为狐首丘。已矣何所悲?但悔始谌错。赋诗置座傍,聊以志吾怍。
筹边堂。宋代。梁介。 筹边无它长,幸此岁有秋。吏无打门宣,民无失业忧。史君来此邦,不但肉食谋。有言天命之,为汝消穷愁。夷蜑及生齿,各异风马牛。一醉堂上樽,莫运机与筹。
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。唐代。孟郊。 地上春色生,眼前诗彩明。手携片宝月,言是高僧名。溪转万曲心,水流千里声。飞鸣向谁去,江鸿弟与兄。